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推薦文章
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5篇
二年級的小朋友處于自我意識發展階段,也是社會意識初始建立時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特點
《風娃娃》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的一篇看圖學文。本文共有三幅圖,八段文字。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生動有趣,層次清楚。通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通過討論、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本文緊緊圍繞本組“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詞句的理解,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難點: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3、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4、教具準備
(1)、生字卡片
(2)、圖片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2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二至八自然段并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
二、說學生
我班學生大多數活潑大膽且獨立,他們對童話故事特別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但由于在農村,他們的課外知識面有些局限,但好思考動腦筋。經過兩個月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但他們在有感情的朗讀上還有待提高。
三、說教法、學法:
對于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并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等,并且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導入法、小組合作討論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的老師,孩子們年紀小,愛猜謎語,因此我用猜謎為切入點,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檢測生字、新詞
1、提出自讀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不認識的字求助于帶拼音的小樹葉或自查字典。明確了讀的要求,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使他們有事可做。這樣可認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認讀課文中12個生字,先通過指名認讀、全班齊讀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的,在此基礎上,我適時采用了玩“給生字小朋友找伙伴”的游戲,讓學生主動參與,以比賽的形式認讀,讀得全對的能得到老師的獎勵。然后老師也參與其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我首先就提出了2個主要問題:①、風娃娃為人們做了哪幾件事情?②、這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壞事呢?這里我是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習討論總結,這樣很快就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好了。
2、對于課文內容我是從三大板塊來教的:
第一板塊:品讀課文第二至八段:找出風娃娃一共為人們做了幾件事,這幾件是不是都是好事呢?(把全班學生分為三小組來一起學習討論,并派一位代表起來發言。)
第二板塊:研讀“做好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采用“導學”的方法,風娃娃為什么要幫人們做好事?它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提出問題:風娃娃做了兩件好事后,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一句話。從他心里想的,你體會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身感受。)
第三板塊:研讀“做壞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采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先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創設情境:讓某個學生說說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現象,并問:當你碰到了風娃娃,你會怎樣責怪風娃娃呢?你會對它說些什么?
風娃娃聽了人們的責怪,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句話。由該句話引導學生去幫風娃娃找尋答案,學生很自然地就總結出了課文想要說明的道理:幫別人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還不行,還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對別人有用。因勢利導,從風娃娃的故事中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指著高興、傷心的兩個風娃娃問:你喜歡哪個風娃娃,說說理由,有的說:喜歡高興的風娃娃是因為它很可愛,樂于助人。而有的說:喜歡傷心的風娃娃是因為它有錯就改,是個好孩子。
(2)、讓學生說說風對我們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五)課后作業
1、練習用課后詞語造句
2、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說給爸媽聽
(六)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圖文結合,直觀形象,突出了重難點,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冊語文書共分八組編排,其中第四組的專題是培養學生的用心思考、勇于創造?!懂嬶L》是第四組的第三篇課文,本課是一篇充滿豐富想象力的文章,講的是陳丹、趙小藝、宋濤用不同景物描繪風的故事。這是一篇創新教育的好教材。它起到了激發學生養成觀察生活、開動腦筋、合作創新的作用。
為此,依據教材內容和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重難點: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生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已形成一定的認知水平,會初步形成問題,并運用查字典及交流討論的方法解決問題。但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著,還確實存在著——對于這種抽象概念,他們還不能明確、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通過多次讀文,讓他們感知風的特點,從而理解風并能用多種方法表現風。
三、教學理念
1、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因此本節課根據“主體參與,主動求知”的課堂教學模式,我采用了以情景教學法,講讀法、自學輔導法、交流討論法為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思維,使整節課呈現了民主和諧的氣氛。
2、教學手段:
我運用了多媒體、生字卡片、圖片。
四、教學流程:
下面我將從以下4個方面談具體的教學流程。
1、激趣啟思導入新課
二年級學生對風這種抽象概念,還不能明確、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上課伊始,我由謎語導入:看不見,摸不著;樹兒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隨機板書謎底:風。為了讓學生覺得語文與生活實際有密切的聯系,我讓學生說一說你知道的風都有哪幾種,然后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他們唱有關風的歌、背有關風的詩、聽一聽風聲(課件)以此感受風的特點。這時,我將總結:風能唱、能背、能聽、能說,風能畫嗎?隨機板書畫,以此引出新課:畫風。這樣既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又很好地理解風這一抽象事物。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引入新課后,為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用課件出示原文三個小朋友插圖,讓學生叫出他們的名字并與他們交朋友。通過看拼音、去掉拼音認識6個生字,其中“宋、趙、陳”可結合學生姓名識記,繼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其它生字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記,注意學習多音字“桿”。識字的鞏固是識字教學的難點,為此,我創設多種方式,加強已認漢字的復現鞏固,如:在詞語中復現,在課文中復現。本課的“藝”是既要認又要寫的字。順承識字教學,課件出示都是上下結構的“藝、絲”兩字,讓學生觀察分析兩字的異同和寫時應注意的問題。我注重寫字教學的指導,在板書范寫“藝、絲”時,重點指導“橫折彎構”和“撇折撇折”的寫法。隨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本課另外兩個上下結構的“顯、忽”。在學生練寫時,要重視寫字習慣的養成。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在一節課中寫字不宜不多,要注意總結寫字的規律,要把字寫端正、寫美觀,所以本節課只安排學生練寫上下結構的字。
3、讀文探究深層感悟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彼栽趯W完生字之后,這一環節我緊緊圍繞“讀”來展開,以不同形式的6次讀文層層推進,讓學生逐步體會文中小朋友畫風的創意。
(1)初讀課文,把字音讀準;
(2)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3)指名讀文,感知全文內容;
(4)帶著“他們到底是怎樣畫風”的問題默讀課文,體會文中三個小朋友的創意;
(5)圖文結合,賞讀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段落;
(6)分角色展示讀文。這個環節,先是小組內練讀、展示讀,最后全班展示讀。在練習分角色朗讀時,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怎樣讀出文中孩子畫風的“聰明勁”,引導學生在小組里互相揣摩時,要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此時,我也注重了啟發性的示范朗讀。通過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讓他們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熏陶情感。
4、拓展應用設計作業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提出“你喜歡文中的三個小朋友嗎?為什么?”整合文本,深化主題。在得到學生肯定答復后,我會提出“你有其它更好的畫風的方法嗎?”由小組到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這時,我會播放動聽的背景音樂,給學生創設輕松、聯想的學習空間。在布置作業時,設計了“用你喜歡的方法表現風??梢援嬕划?,寫一寫,演一演”我沒有設置統一表現風的方式,以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篇3
根據學習內容我指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文言文。
2、利用課下注釋、工具書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等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3、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能存在著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要用自己的勞動來創造美好的生活。(這是本節課的難點)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選擇了激趣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在學法上我設計了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本節課我通過以下的五個環節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2、質疑問難自主探究
3、同伴互助學習新知
4、角色互換了解寓意
5、創設情境輸出展示進行來教學。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文言文離學生生活較遠,學起來易于枯燥,這一環節,我和孩子利用白板生動的展示,(白板加圖片)猜故事、講故事把游戲與舊知完好的遷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使學生興趣昂然的投入到自主探究學習中來,而這探究更緣于疑。所以我預設了下面的環節。
2、質疑問難主動探究
思源于疑,學生通過朗讀,針對自己不懂得地方質疑。在這一環節(圖片)我及時的進行標注,并捕獲圖片。這樣,有利于教師在課后對這些問題進行針對的學習效果的檢測。
3、同伴互助學習新知
這個環節需要讀通課文和讀懂內容。我和學生利用方便的標注功能輕而易舉的正音,斷句。之后采用多種讀的方式。并利用白板的拖動復制的功能方便快捷的對各個小組進行朗讀評價,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把讀落到了實處(圖)在讀懂內容時我引導學生借助課下注釋、以及工具書理解內容。根據上一個環節學生提出的困難。我檢測重點句子: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這時學生走上臺前,做起小老師,他們運用白板的勾畫,擦除功能在師生、生生互動中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后出示這樣的問題,深入到文章重點句的理解。我讓分別用自己的話和文言文來交流,兩者交__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插視頻)另外(插視頻)另外(插視頻)利用白板的移動選擇功能,讓學生利用圖片,找出相應的文言文。這樣既增強了趣味性,也是對內容理解的檢驗。輕松的突破了重點。
4、角色扮演了解寓意
在這個環節的學習中,我為孩子創設情境,讓學生走入種田人內心,利用白板的聚光燈功能,使學生展開想象得翅膀。并通過采訪的形式,表達自己(也就是種田人)的內心想法和感受。通過兩幅圖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勞與不勞的不同結果。再通過學生扮演鄰居、朋友等對種田人勸導,并在設定好聚光燈的白板上寫下自己對種田人的忠告。當取消聚光燈,學生驚奇的發現自己寫下的就是寓意。通過上面的環節。學生自然輕松氛圍中的突破難點。
5、展示輸出指導言行
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特點,在這一個環節中,我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通過講故事、演故事、背故事等形式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學習成果。我并抓住恰當的時機引導他們說出自己了解的道理,和在生活中自己該怎樣做。這樣潛移默化的進行德育滲透。
課后,我有以下的反思:
1、通過白板現場演示,幫助學生同伴互助,在互動中生成新知。
2、交互式白板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有效幫助全員全過程認真參與整個學習活動。讓教學超出了預期的效果。
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篇4
【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于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貍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于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梁。
【說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說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采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
(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游,體會小鳥見多識廣;
(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采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钡睦硐刖辰?。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三、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1)學生聽老師范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2)動畫演示小鳥漫游各地后,讓學生練說,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說,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練說;
(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4)布置學習課后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說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借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嘆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游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
(2)通過卷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說: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和圖片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提示寓言。
二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篇5
今天說課的課文是《贈汪倫》這首古詩,該課文教學用一個課時,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內容及地位
《贈汪倫》這首詩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游覽涇縣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全詩語言自然質樸,明白如話,感情真摯,詩意極濃,是訓練二年級學生朗讀詩歌,體會詩人感情的極好作品;這首詩是唐詩中的極 品,它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詩歌教學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突破生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
2、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想象情景,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引導學生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感情,有感情朗。
二、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采用談話法、朗讀感悟法等來完成教學目標的。眾所周知,讀是理解感悟的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我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感悟詩人情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熏陶情感。因此我有目的的安排三個層次讀,達到教學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理解感悟”,“精讀課文,情感內化”,這樣逐層遞進地讀,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詩中蘊涵著朋友之間美好真摯的友情。
三、說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教給學生整體理解詩歌的方法,我采取多種形式和步驟,反復引導學生朗讀,通過“初讀總體把握詩意——細讀具體理解詩情——精讀全面體會感情”三個步驟,邊讀邊想,品詩中字詞,悟詩人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全面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鞏固舊知
1、抽查背誦上節課所學的古詩《回鄉偶書》
(這樣既可以鞏固舊知,又可以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新課中來。)
2、提問:有誰學過或讀過李白的詩?
(用學生所熟悉的知識進行導入,可以消除學生的陌生感,使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很自然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讓新舊知識連貫起來,使知識系統化?!顿浲魝悺愤@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已經學過一些李白的詩了。因此,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說說已經學過的李白的詩,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講授新課
1、學習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準字形,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先自由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正確,讀通順;然后齊讀,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詩中寫誰送別誰?
(從整體上初步感知古詩內容,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指名讀第1、2句詩,并提問:從“忽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從這兩句詩中同學們知道汪倫是怎么送李白的嗎?
(2)齊讀三四句詩,并理解詩人將“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的作用及體驗詩句“夸張”的寫法。
(3)再齊讀一遍古詩。
(細讀課文,讓學生體會詩中的感情思想。)
4、精讀課文,情感內化
師生合作探究學習,想象情景,根據詩句描寫的景物,說說此畫面。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李白與汪倫的比桃花潭水還更深的深厚友情,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打下基礎。)
(三)讀背感悟,體會感情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感情思想。
(教師范讀可以用自己的感情朗讀來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可借鑒和模仿的“聲音形象”。)
2、在學習全詩和范讀的基礎上,再加以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流利的基礎上,再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熟讀古詩,然后背誦古詩
(讓學生在誦讀和背誦中反復感悟李白與汪倫的真摯友情。)
(四)古詩新唱,升華感情
欣賞并學唱兒歌《贈汪倫》,讓學生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升華感情。
(五)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收集其他古人離別詩句。
(引導學生查找、搜尋、擴展相關材料,積累語言,拓展知識面。)
(六)板書設計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水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情更深
(板書的內容是詩歌加上“水深情更深”簡潔明了,將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使學生便于理解李白與汪倫之間真摯而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