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1h7d7"><video id="1h7d7"><optgroup id="1h7d7"></optgroup></video></ins>

  • <ins id="1h7d7"><acronym id="1h7d7"></acronym></ins>

    <ins id="1h7d7"><video id="1h7d7"><var id="1h7d7"></var></video></ins><ins id="1h7d7"></ins>

    1. <output id="1h7d7"><track id="1h7d7"></track></output>
      推文網 > 學生范文 > 觀后感 > 觀后感范文 > 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

      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

      |廣輝

      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7篇)

      《大國工匠》據了解,這是央視新聞推出的一個系列片,該片主要講述了中國八位高級技師的敬業、愛國的精神,以及在其領域起到的重要性和極力突破極限的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

      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篇1】

      今日,學校組織全體教職工觀看了央視新聞推出的一檔《大國工匠》節目,講述了那些勞動者用雙手匠心筑夢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這群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大國工匠,匠心筑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的焊接技術,不由人折服。

      2、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的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鏨刻大師—孟劍鋒師傅在僅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也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零失誤,他的標準是追求零失誤。

      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顧秋亮,被譽為兩絲鉗工。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組裝對精密度要求到達了“絲”級,在中國,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僅有顧秋亮。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戰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制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

      4、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教師傅,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制造中國大飛機團隊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06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僅意味著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相當于人頭發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致編程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鉆床,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性經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5、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寧允展,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從事該工序的工人全國不超過10人。他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44列高速動車組,奔馳8。8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2000圈。

      6、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張冬偉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G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后果。張冬偉的焊接技術不但質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

      7、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周東紅,經他手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30年來,周東紅始終堅持著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8、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他在工作時,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僅有初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感激學院領導組織的這次觀看,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斗的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梁,而在學習中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知識,我們要不斷地提高,爭取做好自我。

      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篇2】

      全國勞模大會的召開,是對我們一線工人的充分肯定,也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崇尚勞動已成為我們勞動者永不消失的榮耀。

      九十年代起,中國經濟大潮洶涌澎湃,使大多數人產生了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好多年輕人都不愿到生產一線工作,要么經商做生意,要么考公務員,使得我們制造業一線年輕技術工人嚴重斷層。

      抓質量要一絲不茍?!按髧そ场敝械膸孜桓呒壖紟?,生產的都是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一批質量要求相當高的產品,如有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墜落、高鐵可能脫軌,輪船可能沉沒,這些產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證質量。我們的干部和職工在平時質量管理中動不動就是“差不多”、“還湊合”,這些詞都不能用在我們的質量管理中,我們的產品質量也要求是100%。這就需要我們的一線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要一絲不茍,想辦法、動腦子,把質量確確實實提上來。我們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機械制造業的品牌不是靠廣告宣傳能換來的,是靠過硬的質量和優越的性能從用戶的口碑中換來的。我們全體員工要時刻把質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堅決不入庫,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出廠,要有持之以恒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把產品做好,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大家才能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未來的高級技術工人會大有作為。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量已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發展,過度依賴于消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也使得中國的制造業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要轉型升級,就必須有一批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再先進的機器也是通過人制造出來的,沒有能人產品永遠也不可能升級。我們企業過去是生產中小型產品為主的企業,我們的部分職工過去只是制造小型產品,現在升級為制造大型數控產品及生產線,這些都要求我們的一線職工要提高自身素養,學習先進技術,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過去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底層,現在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頂層,尊重知識、崇尚勞動,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望全體職工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的技術水平,技術水平提高了,你才會大有作為。

      請大家看一下“大國工匠”這個報道,向全國各行業的優秀技師學習,大家會從中受到啟發的。希望全體一線職工勤學習,肯鉆研,愛崗敬業,在不久的將來,很多人都會成為百圣源的工匠,成為中國的工匠。

      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制造中國大飛機團隊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__年,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意味著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為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

      在節目里,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于人頭發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致編程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鉆床,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性通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篇3】

      全國勞模大會的召開,是對我們一線工人的充分肯定,也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崇尚勞動已成為我們勞動者永不消失的榮耀。

      九十年代起,中國經濟大潮洶涌澎湃,使大多數人產生了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好多年輕人都不愿到生產一線工作,要么經商做生意,要么考公務員,使得我們制造業一線年輕技術工人嚴重斷層。

      抓質量要一絲不茍?!按髧そ场敝械膸孜桓呒壖紟?,生產的都是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一批質量要求相當高的產品,如有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墜落、高鐵可能脫軌,輪船可能沉沒,這些產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證質量。我們的干部和職工在平時質量管理中動不動就是“差不多”、“還湊合”,這些詞都不能用在我們的質量管理中,我們的產品質量也要求是100%。這就需要我們的一線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要一絲不茍,想辦法、動腦子,把質量確確實實提上來。我們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機械制造業的品牌不是靠廣告宣傳能換來的,是靠過硬的質量和優越的性能從用戶的口碑中換來的。我們全體員工要時刻把質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堅決不入庫,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出廠,要有持之以恒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把產品做好,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大家才能過上越來越幸福的生活。

      未來的高級技術工人會大有作為。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量已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發展,過度依靠于消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也使得中國的制造業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要轉型升級,就務必有一批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再先進的機器也是透過人制造出來的,沒有能人產品永遠也不可能升級。我們企業過去是生產中小型產品為主的企業,我們的部分職工過去只是制造小型產品,此刻升級為制造大型數控產品及生產線,這些都要求我們的一線職工要提高自身素養,學習先進技術,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過去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底層,此刻的生產一線工人是最頂層,尊重知識、崇尚勞動,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望全體職工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的技術水平,技術水平提高了,你才會大有作為。

      請大家看一下“大國工匠”這個報道,向全國各行業的優秀技師學習,大家會從中受到啟發的。期望全體一線職工勤學習,肯鉆研,愛崗敬業,在不久的將來,很多人都會成為百圣源的工匠,成為中國的工匠。

      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制造中國大飛機團隊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僅意味著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為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

      在節目里,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于人頭發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致編程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鉆床,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性透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篇4】

      中央電視臺 《大國工匠》講述了八個工匠“8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制造”。

      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我們難道就沒有工匠精神,還是說社會的浮躁,讓我們忽視了這種精神的存在。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這是一群這樣的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鉗工胡雙錢的手

      工作30多年來,老胡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胡雙錢

      2.撈紙工周東紅的手

      經他手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30年來,周東紅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周東紅

      3.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

      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港珠澳大橋鉗工 管延安

      4.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孟師傅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

      5.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G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后果。張冬偉的焊接技術不但質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張冬偉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從事該工序的工人全國不超過10 人。他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44列高速動車組,奔馳8.8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20__圈。--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寧允展。

      7.焊工高鳳林35年專注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被稱為焊接火箭“心臟”的人。130多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他焊接的發動機的推動下順利飛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衛星去月球的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鳳林焊接生涯里挑戰過的最薄記錄。--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特種熔融焊接工 高鳳林

      8.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組裝對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在中國,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只有顧秋亮。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戰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制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 顧秋亮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當前的我們缺失工匠精神,“我們要用大批的技術人才作為支撐,讓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升級為‘優質制造’?!倍谶@個過程中,代表中國實力的制造工程,其頂級工藝技術確實十分精良,但對于更多的中國制造領域,我們仍然缺乏響當當的“中國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礎制造業優質技術人才--大國工匠的缺失。

      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篇5】

      工匠精神: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中國,一個歷史悠久,文明千年的大國,從吃穿住行,到工農商學兵各行各業,傳承千年的工匠精神綿延不絕。小到0.01的尺寸,大到跨越千里的工程,精到毛細針管的分毫修補,準到點滴的校對符合,無一不是工匠精神的完美體現。

      看著電視上那些貌似與我的生活并無緊密相關的行業和人物,頭腦中想到的卻是勞動技術課上的生動畫面?!袄蠋?,為什么一定要畫木工加工線啊?差不多不就行了?我想早點動手操作?!薄安痪筒钜稽c嗎?老師干嘛要對我要求這么嚴格?”“我只會用剪刀,能不能不用刻刀?我害怕!”“老師我做不好,我放棄了!”……

      是啊,我就是這么較真的老師。孩子們啊,這一分一毫看似不重要,但是代表了勞動的態度。這好與不好不重要,態度決定一切,難不難看沒關系,步驟操作是規矩。原諒我的較勁與嚴格。因為,你們是未來的我大中國的脊梁,是未來我大中國的工匠,是精神的傳承者,是希望。

      電視節目有結束的時候,一個個獎杯代表了堅持和精神。多希望在未來的大國舞臺上可以看到曾經跟我學習,玩耍,提問甚至被較勁到哭鼻子的孩子們,精神不滅,奮斗不止。

      心懷崇敬,觀看了央視的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難抑心潮澎湃。十位在不同崗位上的普通技術工人,憑借刻苦鉆研,辛勤付出,別具匠心地把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性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嘆為觀止的奇跡。從他們身上,我切身感受到“十年磨一劍”這種工匠精神的平凡和偉大,感受到“技術強國”這四個字的千鈞之重。十位年度人物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平凡的崗位同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的真理。而這不平凡的業績正是來源于他們的堅守,來源于他們的勤懇,來源于他們的精益求精。而這些恰恰是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繹。感慨并品味著他們的事跡,我不禁心緒起伏,身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們的工匠精神應該是什么樣子?我們能從中汲取什么?對我們的教育事業又有什么引導和啟示呢?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昆曲,還有更多的各行各業的匠心獨運的不朽精神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靈魂作用,這種精神才真正包含著與我們教育事業相關的每一個細節。思慮良久,我想: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我們更需要堅守,更需要勤懇,更需要精益求精。堅守我們的崗位,愛崗敬業,靜心從教。認真備課,上課,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這就是勤懇。不做重復性工作,多閱讀,多汲取更多的知識,用新的理念武裝自己,在工作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持續,在每一個環節都秉持精益求精,這才是我們教師應該做的。教育是國家的立國之本,那么,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也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讓我們祖國更加強大。

      周五晚上收看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大國工匠”,既是匠人,也是追夢人。他們用雙手鑄就了港珠澳大橋的輝煌,用智慧將航天器送上太空,用堅守探測出一個個油田,用果敢挑戰超、特高壓帶電作業……他們是焊工、技工、電工、橋梁工等等,來自于不同的工作崗位,卻有著同樣對工作執著的追求。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團隊。這座大橋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其中一個難點便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而且,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我國的橋梁專家們,在困難面前沒有后退,也不能后退。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仿佛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五環。

      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篇6】

      觀畢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紀錄片,令人深受鼓舞,激動不已。今天,我們可以無比自豪地對外宣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通過觀看這些大國工匠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讓我明白我們國家能夠擁有今天的制造業大國地位,與他們的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現在就讓我打開記憶的閥門,重溫下其中一些大國工匠的感人事跡,以期激勵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保持奮進向上、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爭取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績。

      鏨刻大師—孟劍鋒,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他的驚世杰作。他鏨刻的作品精美非凡。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由于過于逼真,讓人看后會情不自禁伸手觸摸感受。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也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能做到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零失誤,讓人折服,讓人驚嘆,完美和卓越就是靠毅力和意志,專注和精湛技藝和鍛造的。

      高鐵青島動車制造高級技師寧允展,首席研磨師,他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第一人。全國能做該工序的工人不超10人。他研磨的轉向架裝安全性能超高,讓國內動車最高時速到達486公里,創造了奇跡,這離不開寧允展對動車轉向架的定位臂的高技術研磨。

      中國著名宣紙高級技師—周東紅,是我國書畫家御用宣紙制作師。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做撈紙的工作,不嫌簡單和重復,硬是經他手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一向以來持續著宣紙成品率100%的記錄。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顧秋亮,對精密度要求到達了絲級,被稱為兩絲第一人。我國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超高精密度組裝,不能沒有顧秋亮。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戰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制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他能透過摸、看、思,能決定機器的組裝誤差,幾乎沒有失誤過,工到此精,驚心動魄。

      張冬偉—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利用世界上最難的殷瓦焊焊接技術,在造船業,殷瓦板十分薄,張東偉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并且做到焊縫小于一個針眼大小,因為打了會引起致命后果,張冬偉焊接技術外觀精美且具備百分百安全保障。

      還有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要小于一毫米,他能做到接縫處間隙誤差為零。學歷不高卻,自學成才。他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能稱之為大國工匠的人,一定都是十分刻苦拼搏、不畏千難萬險的人。他們在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也是在為國家爭光,使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大國工匠們斤斤計較地與人與天與地與自己相爭斗,盡力完美地完成每一件作品,不能有一絲絲的瑕疵,更不能有一次的誤差。把這種釘釘子精神帶入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那你就會發現今后遇到無論大事小事、難事易事都能以平和的心態來完成,做到處變不驚。無論是在火藥上面精雕細琢,還是在大山脆弱的內部施行隧道爆破,他們都具有所從事行業必備的大勇氣、大毅力和大智慧等特質。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國家的眾多優秀人才在基礎理論研究上也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再有強大的制造工業做后盾,我想我們國家離制造強國和創新大國的目標實現之日也就不會太遠了。

      看著這些在社會各行各業敬業勤勉、成就斐然的匠人,我聯想到我們法律人在疲累時常愛吐槽自己是一個奮戰在一線的司法民工。同樣,這些大國工匠一開始也只是個普通的勞動者,只不過他們憑借自己的愛鉆研、吃得苦、耐得勞,最終成長為共和國的大國工匠。我想我們也要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平時多辦案、辦好案,精研業務,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期待有一天我們也能成為所在領域的業務能手、“司法工匠”!

      觀大國工匠年度有感范文【篇7】

      央視熱播紀錄片《大國工匠》,引發各行業熱議。紀錄片分別講述了八個平凡工匠的不凡經歷:鏨刻人生孟劍峰,“兩絲”鉗工顧秋亮,航空“手藝人”胡雙錢,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LNG船上“縫”鋼板的張東偉,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撈紙大師周東紅和深海鉗工管延安。八個工匠,八個傳奇,不靠上名高中、不靠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作為工人隊伍中的一員,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理,潛心觀看,堅持每天一集,把八集的節目看完??赐?,莫名的,有一種感動、震撼、自豪,更多的,是陷入深深的沉思。

      電視錄制畫面里,他們跟我們一樣,以廠為家,有封閉的廠房車間,有轟隆的機器設備,身著樸素的工作服,一樣會面臨很多困難,有些工種傷眼睛傷身體,手上會摸出血泡,甚至磨得沒有紋路,一樣會為工作虧欠家庭,去幼兒園接孩子孩子感動到哭,工作中一樣會很累,有時候一個姿勢五個小時的堅持,加班熬夜家常便飯,一樣的機械重復化,一樣的單調乏味化,但是他們靠精湛的技藝,精益求精的決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的恒心,卻在平凡的崗位上閃閃發光,站在了作為工人的榮耀之巔。

      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的漏點,有人把密封精度控制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來說,他給火箭焊“心臟”, 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 .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但是他依舊漂亮的完成焊接任務,不由人不折服。孟劍峰告訴我們,對待工作要執著到癡迷;顧秋亮告訴我們,對待工作要精心研究,學習不止;高鳳林告訴我們,對待工作要端正態度,尊重工作;張東偉告訴我們,對待工作要喜愛熱愛,堅守崗位;寧允展告訴我們,對待工作要憑實力干活,實事求是;周東紅告訴我們,對待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吃得苦中苦;管延安告訴我們,對待工作不要輕易放棄,最好堅守一生,他們在用實際行動為我們書寫出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工匠精神”。

      所謂的工匠精神,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它要求我們,不僅僅把工作當做一種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的執著,對所做事情和生產產品的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品質從99%提高到99.99%”的極致追求中努力求索,通過不斷的改進,不斷完善,提高產品質量,最終以一種復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勢存在。

      有一組數據值得我們關注,截止20__年,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837家,荷蘭有202家,法國游196家,為什么這些長壽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秘訣就在,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時代在呼喚,因為時代需要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國家總理在呼喚,因為總理需要將它寫入政府報告, 神木電化也在呼喚,因為神木電化需要它幫助企業推波助瀾保駕護航,順利前行,而且越行越遠。20__年上半年,神木電化成功轉型,實現逆勢盈利,而且,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企業發出一聲吶喊:全員行動,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堅決打贏達產達標攻堅戰,堅決打好扭虧為盈翻身仗。神木電化雖然不是研發火箭,高鐵,大橋的高端制造行業,但是同樣擁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同樣需要擁有純正“工匠精神”的高技術工匠和“工匠精神”的注入,來進一步規范告訴大家,對待工作需要專注和堅守,精益求精,熱愛本職、腳踏實地,盡職盡責,躲開喧鬧,回歸寧靜,在技術方面,默默堅守,苦心探索,胸懷追隨企業到白頭,一干就是一輩子的匠人之心,以赤城的心意和踏實的努力,集聚起微小而龐大的力量,為企業做有力推動,造就一個在風雨中巋然不動,屹立化工行業之巔的百年神木電化。

        373281